跳转至内容
  • 版块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
皮肤
  • Light
  • Cerulean
  • Cosmo
  • Flatly
  • Journal
  • Litera
  • Lumen
  • Lux
  • Materia
  • Minty
  • Morph
  • Pulse
  • Sandstone
  • Simplex
  • Sketchy
  • Spacelab
  • United
  • Yeti
  • Zephyr
  • Dark
  • Cyborg
  • Darkly
  • Quartz
  • Slate
  • Solar
  • Superhero
  • Vapor

  • 默认(Flatly)
  • 不使用皮肤
折叠

Odoo 中文社区

  1. 主页
  2. 版块
  3. Odoo 开发与实施交流
  4. 你所了解的Odoo都是错误的 1. 关于审批

你所了解的Odoo都是错误的 1. 关于审批

已定时 已固定 已锁定 已移动 Odoo 开发与实施交流
7 帖子 5 发布者 2.6k 浏览
  • 从旧到新
  • 从新到旧
  • 最多赞同
登录后回复
此主题已被删除。只有拥有主题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查看。
  • digitalsatoriD 离线
    digitalsatoriD 离线
    digitalsatori 管理员
    写于 最后由 digitalsatori 编辑
    #1

    关于标题

    其实把Odoo换成“一切”也可以。因为正如李普曼在《Public Opinion》里所说:“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所熟悉、所喜欢的景象,那些与之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而这自然就构成了我们认知的“刻板印象”(Sterotype)。当然我们这里毕竟不是来探讨哲学,社会学命题的,而是想跟大家聊聊Odoo相关的一些“刻板印象”。

    但是聪明如你,一定会反问:“你如何保证你说的不是你的刻板印象呢?”。谁能保证呢?总之,你的认知是错误的。好吧,我们的认知是错误的。

    关于审批

    昨天接到一个关于Odoo的问询电话。

    “为什么Odoo没有工作流?”
        “你是说那个有限状态机工作流吗?”
    “我不管什么机的流,就是我们领导要审批,怎么实现?”
        “Odoo里审批是有的啊,比如订单需要审批,发票需要审批,费用需要审批。还可以有条件审批,比如订单金额超过某设定金额,就需要销售经理审批”
    “噢,我们的审批比这复杂,我们有串审,并审,要跨部门多人审批,要能灵活定义审批流”
        “那你们现在怎么审的?
    我们有自己的OA系统,但那玩意儿太难用了,所以考虑一下Odoo”
    

    说到这,我已经基本了解了,这个关于工作流的问题已经无数次的经历过了。我们还曾经努力试图“满足”客户的这样的需求。当然结果并不满意。想想他们对那个专门为审批而生的OA系统那么不齿,我倒觉得更需要思考一下这个“审批”的逻辑本身是不是出了问题。

    从跟客户的交谈中了解到这样一个观点:所谓管理就是一系列审批流程。管理到位就是把审批细化到每一个业务操作中,因为人是会犯错误的,所以通过层层的审批就能最大程度杜绝错误,就能让领导做到有效的监管。乍一听似乎没有问题,员工出错,有其它部门同事确认呢,再不济,还有领导审核把关啊,还有领导的领导盯着呢,还有领导的领导的领导批示呢...。因为日常每个人都涉及了大量的审批提交和审批工作,为了防止人浮于事,要求每次审批还都要有审批意见。所以,就会有一个定制要求,就是将一些常用的审批意见保存,以方便审批人选择。所以,每个审批流里都充满了“已审核”,“通过”,”同意“, ”已阅“。

    业务太忙了,下面每个单子我都要这样点太麻烦了,能不能设计一个批量审批的功能。就是点一个按钮就就把所有我需要审批的待审批单子自动全部审批通过,这样效率会提高很多。“这?你是认真的吗?!” 这个批量审批我们是不是应该申请一个专利,因为需求真的很旺盛啊。

    那真的业务出了问题,怎么认定责任呢?领导批了呀,连老板都已阅了呢!

    还有一个关于审批的共性需求,就是考虑到固化的审批流太过僵化,我们的业务太过复杂,需要由审批发起者来自定义审批流,确定由哪些人员,领导参与审批。“嗯,那个审批发起人的权限很高吗?”, “不是,就是业务操作人员啊”, “那为什么他能给领导派活呢??”

    个人以为业务部门内合理的审批是必要的,毕竟业务处理人员才是最了解业务和当前状态的人,但超过两个人的审批就是官僚了。对于更上级的管理人员,因为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和更广的管理视角则更应该关注业务状态的分析和计划工作,而不是参与到具体的业务操作审批中。大多数情况下,业务的协同需要的是业务信息的正确传递,比如订单确认后我们可以自动通知仓库备货,提供准确的备货信息,通知财务部门开票,提供客户的信用和开票信息。如果某些业务需要进行多部门的会商讨论,完全可以利用Odoo中无处不在的Chatter功能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和结论都与能业务记录关联。

    如果你还是坚持要那个复杂的审批工作流,真的Odoo不会比你的OA做得更好。

    【上海先安科技】(tony AT openerp.cn)

    2264082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2264082 离线
      2264082 离线
      226408
      在 回复了 digitalsatori 最后由 226408 编辑
      #2

      @digitalsatori

      个人对企业引进odoo的看法:

      一. 每个行业和企业,在作业上都有它的习性和作法,而且这些”习性”都是来自旧有管理和作业效率的要求所产生,当接触一套管理工具(如odoo),第一步要做的是去理解这套系统背后的管理逻辑为何,第二步再去思考企业本身是否要往这个管理逻辑发展,如果”是”那基于旧有管理的原有”做法”势必要改变,如果”不是”就不要浪费时间,去改变这个新的管理工具来适应原有的做法

      二. 引进新的管理工具并不会优化工作和管理效率,只会让所有人做更多事(这是客观的事实),但会优化的是企业管理的体质,改变管理体质才能让企业看清”现况”进一步提高决策效率和品质(管理者的决策影响的是所有人的生计)

      三. 个人觉得odoo是一套管理工具(背后有严谨的管理科学基础),它已有既定的应用逻辑,“作法”只能延续着既定的应用逻辑来发展(配置或开发),这样才是正确之道

      个人想法与Tony校长分享

      台北-226408
      QQ = 3045661196
      Mail= [email protected]
      odoo 实施"开箱即用"

      digitalsatoriD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1
      • digitalsatoriD 离线
        digitalsatoriD 离线
        digitalsatori 管理员
        在 回复了 226408 最后由 编辑
        #3

        @226408 感谢您的分享,也非常认可您的看法。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开箱即用”作品:grinning_face_with_smiling_eyes:

        【上海先安科技】(tony AT openerp.cn)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2264082 离线
          2264082 离线
          226408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4

          为什么我会一直推广odoo开箱即用的观念,想法是这样的:

          一. 现在国内拥有约1700万家 100人以下的 小型企业( 绝大部分是制造相关) ,这类企业虽然不大但相对复杂,一般进销存系统不足以做到全面性资源控管,因此引进ERP系统就是必然的,而且引进ERP系统对未来企业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也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但是这样规模的企业能够投入的资源一定非常有限,如果要投入大量的开发成本和时间到ERP系统上,客观来看真的不合理,就算你投入了也没有能力去驾驭它

          二. 当企业发展到一个规模,一定会从"人"的管理转变为"制度"来管理,一个好的制度建立,应该是透过一个较宏观且基于管理科学基础的管理工具来辅助,并引导企业往良性的管理制度演进

          所以我坚信 以odoo原生应用的方式噵入,对国内这类型企业绝对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可以降低导入的门坎并且保持易用性(这个很重要),还有在原生应用下可以容易感受到odoo基于管理的应用逻辑,帮助企业应用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以上与 校长分享

          台北-226408
          QQ = 3045661196
          Mail= [email protected]
          odoo 实施"开箱即用"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2
          • A 离线
            A 离线
            Alu9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5

            也就是说,要保持odoo的原有特性,让公司按odoo来改变原有的工作流程。
            让IT改变管理,在现实工作中,的确有难度。因为对自己(旧有的管理思维)作改进(动刀)实在太难。

            鲍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鲍 离线
              鲍 离线
              鲍永道
              在 回复了 Alu9 最后由 编辑
              #6

              @Alu9 感觉,目前使用odoo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存在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观念很难变通。特别是关于制造方面的,有些还不单单是观念的问题,还跟生产现场有一定的冲突。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S 离线
                S 离线
                schincolau
                写于 最后由 编辑
                #7

                断章取义一下,“二级以上的审批”的问题,如果这么想,那有些应用就简直是灾难了。
                比如某些牵涉到合规性的审批,会有各种不同的要求,会令到你大跌眼镜的!

                1 条回复 最后回复
                0

                • 登录

                • 没有帐号? 注册

                • 登录或注册以进行搜索。
                • 第一个帖子
                  最后一个帖子
                0
                • 版块
                • 标签
                • 热门
                • 用户
                • 群组